雨落西子,轻烟漫漫,
相遇别离,都为今欢。
维此六月,典礼既成,
丝竹悦耳,岁月再更,
鲜衣怒马,少年意气风发,
手不释书,铭刻学海无涯。
这个特别的毕业季,我们发出邀请,希望聆听即将奔向五湖四海的浙大毕业学子与跨越百余年历史的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故事,用文字与相片记录这短短几年内青春的梦想在古老宏大的图书馆内的成长与幸福(参见推文:毕业季,我有摄影师,你有故事吗?↓↓↓)。
征集一经推送,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支持,每一则留言,无论辞藻华丽或朴素,我们都能感受到每一句心声背后,同学们对母校和校园生活的眷恋与不舍,在此对所有来稿留言的同学表示感谢。
经过筛选与沟通,我们将下面十位同学的故事与你分享,希望此刻的你也能寻得一丝共鸣。
图书馆于我而言一直是个特殊的地方(特殊到这段话我也是在基图打的)。本科时寝室嘈杂,教室桌面狭小,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也许正午的阳光太耀眼,照在宽大的木制桌面上形成的斑驳太美,也许是学长学姐低头思索的神情太专注,图书馆给予我了心底最深处的安宁。来到我浙后,第一件事也是来图书馆,看到负一楼至四楼的旋转楼梯,随处都有的皮质沙发,以及医图的共享空间,更加爱上我浙,自由包容。因为是实验学科的缘故,只有周末有机会来图书馆,基图负一楼的固定座位,基图外面的草地,都丰富了我单调的研究生生活。还记得练托福口语时一人站在基图的大门外,戴着耳机(朗读亭总是有人)全然是放松与自在。还有十余天的倒计时,也都会在基图度过吧。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能倒退,退到你的我的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也许会,有一天,世界真的有终点,也要和你举起回忆酿的甜,和你再干一杯。记得大二时的考试周,紧锣密鼓地复习着专业课,面对着一个个艰难的知识点,焦虑和紧迫感如雾霾般笼罩在心上,不禁眉头紧锁忧虑不安。学习中途,突然觉得好渴,起身去饮水房里打水。正巧一位保洁阿姨正在清理水槽,看到我拿着水杯在门口等待,便起开了身先让我打水,“咕噜咕噜咕噜……”打水期间阿姨可能注意到了我的神情,在我拧上盖子的那一刻,对我说,“最近是不是蛮多考试啊,小姑娘要加油啊!你看你们能读书多幸福!”说完,阿姨冲我笑了笑,举起了加油的拳头。那一瞬间,感觉内心暖暖的,所有压力随风而散。而如今即将毕业之际,回想起在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特别珍贵温暖,也将埋藏在心底,化作未来前进的动力。在大二的时候从图书馆出来伞不见了,在图书馆楼下茫然地等雨停。等了一会我看到了同宿舍楼但不认识的一个小姐妹,她看看我,我看看她,俩人都两手空空,最后她提出载我一程,虽然我俩都没带伞,但是她觉得只要车速够快,雨就追不上我们。当然结局是我和她都淋成了落汤鸡……在那以后感觉我们遇见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关系也从混个眼熟到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现在我和她都保研了,希望以后能够一起申请到大西区的宿舍。(*/∇\*)#图书馆与我的一天#清晨的研修室还没有一丝灯光,顺着左边展览柜旁的走道,我摁开一个个开关,穿过倒数第三排书架的间隔,走到71号座位,这是我的日常。71号座位是我准备申请研究生项目的个人材料,读文献,跑回归,写论文的常驻地,我甚至跟朋友调侃说“这是我办公地”。虽然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走进图书馆,但是我能看到不少熟悉而不熟识的面孔出现在老地方,饭点到了,跟常驻图书馆三楼的同学约好在大厅见面,一起走向大食堂。下午,刚刷完图书馆门禁,就可以闻到充斥在大厅的麦斯威咖啡的香气,让人瞬间从午觉的恍惚中清醒过来。傍晚时,站到窗边望着西区教学楼的方向,可以看到启真湖水映着太阳的余辉,泛起肉眼才能最佳捕获的波光。一个接水的功夫,太阳就完完全全地消失在视野之中,这是晚饭时间的信号。曾经的图书馆,在晚上9点55分左右,会响起闭馆音乐,虽然不似教学楼夜间自习时间结束所放的梁祝那么悦耳,但作为闭馆音乐,却是极合适的,因为那音乐响起之后,我便不想在图书馆多停留几分了。2019年初,图书馆年度报告出来的时候,看到同学院的同学在朋友圈晒出的截图,我幼稚地告诉自己,明年我也要晒出一个大大的数字。2019这一年,正是课少的大三下+大四上学期,于是有203天来到我心水的图书馆,有388次约到了研修室的座位。不过没有想到2020年我可以在图书馆度过的日子竟如此短暂,好在以前的日子里没有过多地浪费现在看来如此宝贵的机会,现在只愿,在毕业前我能再去看看这个我度过了一个个日夜的地方,跟它好好地道别。大四那年的冬季,我正在准备考研,由于准备得较晚,所以后来的每一天,我都紧绷着一根弦。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每天晚饭后在图书馆旁边的那条小道上和奶奶打电话,奶奶从小把我带大,所以我俩特别亲。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太好,所以每次都会问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没有听医生话按时吃药;至于我备考中的焦虑烦躁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却从来不敢让她知道。每当她问起我的现状,我总会撒娇似的转移话题,表示不想吃南方的米饭,想念她做的包子馒头,擀的面条,打的花糕…(讲真,作为一个吃了近二十年面食的人,乍一到南方,天天吃米饭,的确不太习惯。)每当听到我的撒娇,奶奶总会安慰我说:“慢慢熬,熬过这段日子,咱们马上就能毕业回家了。”其实,她不知道我报考的并非家乡的大学,也不知道我天天泡在图书馆朝着和她的期望相背离的目标而努力。那时的我总以为,她会一直等我,等我考试结束回家陪她,对她撒娇,讲学校里的种种趣事。后来,当我再次坐在图书馆,成为浙大研究生的一员,和奶奶打电话的场景历历在目,老太太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泪水模糊了现实。作为人文社科的博士生,我最爱的校园去处便是图书馆。或艳阳高照,或梅雨绵绵,或寒冬咧咧,走进图书馆就走进了一个无风无雨安静的世界。在这里,可读书、可思考、可疑惑、可追问。在这里,我开始了我的学术求索生涯,亦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个中滋味,妙不可言。唯有图书馆的那一寸寸时光,曾抚慰我的身心,那一本本读物,曾充实我的思想。浙大美丽的图书馆孕育了我在学术上的果实,也熏陶了我在生命上的果实。其实是帮男朋友报名,早了几个月毕业又暂时离开了这座城市,可能不能陪他一起拍毕业照了。希望能帮他报名留下一些日后可回忆的影像,到时再把自己p上去也不亏哈哈。关于图书馆,那些准备考试、写论文的焦头烂额的时候,那些单纯想出来坐坐看看书的时候,在有些复古气息的玉泉图书馆自习室里,不敢用力踩下的脚步,只能轻轻翻动的经典老书,伴着后山宽阔的绿色草坪以及一舍远远飘来的饭香好像已经成为了纪念册里渐黄的一页。对于图书馆来说,我们只是又一群离去了去别处成长的孩子,新的孩子们马上又要来啦。要说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还是从高中来杭州参加化学竞赛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进浙大,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和一座外观很阔气的图书馆,除此之外我对浙大的印象就是,它像个迷宫、太大了。要说我和图书馆,没有多么动人的故事,没有多么特殊的情节,和每一个积极奋进的浙大人一样,紫金港基图记录了我从大一到大四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没有那么多任务要做的时候,也愿意去图书馆里呆着,看看学弟学妹的学习状态,看他们在书桌上堆着的厚厚一摞课本,总感觉在回顾自己曾经所走过的路(我才不会说是因为图书馆的桌子很大,坐着很舒服才愿意去图书馆的呢)。感谢图书馆的闭馆制度,打消了我总在考试前萌生的挑灯夜读的不健康想法,也感谢它第二天的开馆时间,让我(被迫)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考试周去晚了就抢不到位置了)。当一个人见证了你所有的风光和落寞,平静和起伏,幸福或孤独,ta会成为你心中的不可替代。我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样的人我尚未遇到,未来也不作期待。人实在是复杂的生物,情绪却是单纯分明,忧伤喜怒,爱恨憎恶,有人喜欢分享,但注定不会得到旗鼓相当的回应,因为单纯无法流于复杂,就像水融不进沙。 相比之下,当一个地方见证了你千种头绪,万种风情,虽不语,空气的静谧都是合拍的节律。 图书馆呀,它看过我刚入大学毛毛躁躁行事匆匆,也看着我一步步经历成长,沉稳大方,自信飞扬。常常听我大早晨读背大英叽哩哇啦,也会安静听我每周一次和家人最亲近的聊天问候。见证我心满意足转专业,见证我起亭台,建楼阁。也了然我时而享受时而无奈的孤独,或是很多时候不知名的轻快满足。 我常常有在图书馆发呆的时候,就像现在我趴在桌上想着关于图书馆我能写点什么。 阳光轻飘飘又温柔,空调风机在吱吱运作,我挨着窗户看外面的绿色和云朵。刚刚好,一切都刚刚好。 杭州的天气向来任性,也许当我走出图书馆的时候会有疾风下雨,把外面的自行车淋成落汤鸡。但我总是满足地守着馆里一方安静的小天地,安然又心怡。 那些沉沉的黑夜和不甘寂寞的清晨。那些平行的书架和垂直的楼梯。静默的图书馆里,向未来靠近的少年少女,是我,也是你。 有些故事最是值得珍藏,却平凡得很难跟人讲。你想听吗?带上校园卡,去吧,那建筑会说话。与图书馆的初次相遇是在大一开学时,像游客一样在图书馆参观过几次,感觉真是气派呀,像进入了书的殿堂。虽然有通行的校园卡,但感觉此地非我等凡人驻足之地。大一在图书馆自习的经历只有很少几次,一次还因为鼻炎发出噪音影响了旁边同学而被人提醒了,之后更不敢去图书馆了,平时宅在寝室,偶尔去教学楼自习。大二开始学专业课,面对那些我毫无兴趣的知识,我往往花不了十分钟就能在老师的讲课中进入梦乡,梦醒后发现绩点低得一塌糊涂。大二暑假的一次旅行让我想清了很多事,让我有勇气回到学校开始面对上一学年留下的烂摊子。重新开始学习的我后来再来图书馆的契机只是为了方便给电脑充电。随着在图书馆呆的时间越长,慢慢地对这里的一切熟悉了起来。我开始借阅馆藏书籍,探索阅览室以外的空间。我发现基图四楼的麦斯威居然还提供午饭晚饭,麦斯威外面的阳台有绝佳的风景;乘坐靠里面的那一部电梯到四楼还有一处桌椅可供读书,后来我经常在这里练习托福口语或背诵考试题库;医图三楼穿过佛教研究所也有一个阳台可以放声朗读;图书馆里有很多专业课的教材可以借阅,这让我省了一笔不小的课本费;基图三楼有很多杂志、语言工具书可供阅览,还有很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基图和医图都有储物柜可以存放东西,省了很多麻烦……诸如这样的发现让我越来越喜欢呆在图书馆,后来基图延长到晚上12点闭馆,我恨不得在图书馆住下来。总之大三这段时间几乎天天往图书馆跑,只要呆在图书馆就不觉得孤单迷茫,无论天气,不管多晚,总有同学和我一起在阅览室学习,虽然素不相识,但他们的存在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那些努力学习的日子最后也有了回报,成绩稍微有了些起色,在一团迷雾中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大学最后一学期终于空了下来,等待毕业的最后一月更是清闲无比,但不觉得无事可做,因为想到图书馆还有很多的好书未曾读过。返校后我又开始了泡图书馆的生活,这时完全是为阅读而来,在负一楼的沙发上坐上一整天都不觉得枯燥。CC98上有个十大话题是关于浙大让你有归属感的人或事,对于我来说,答案无疑是图书馆了,进图书馆就像回家一样。临近毕业,藉此机会,我想真诚地感谢我浙的图书馆,和毕设论文的致谢一样真诚,感谢图书馆的一桌一椅、每一本书和所有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大学生活最好的陪伴和鼓励。最后,如果此文有幸被曾经和我一样孤单迷茫的同学看到,我想分享的是:我们不必合群,不用勉强自己活成模范青年,如果向外寻求不到想要的东西,那就关照自己的内心,文广的活动很热闹,图书馆的安静更难能可贵,孤独迷茫的话,可以来图书馆,这里是孤单灵魂的收容所,找不到说话的人可以和这里的万千大师对话,总有一位可以为你答疑解惑。浙大很大,但你从不孤独。
岁月如诉,别离成歌,
千山不尽,万里星河,
浙里年华,书香常伴,
高山流水,共赴璀璨。
愿不负时光,长风破浪,成你所爱!
祝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前程似锦!
欢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最后的最后,感谢盐梅工作室的摄影师们带来的精彩照片(鼓掌),一点小花絮送给大家~
(注:以上拍摄活动均按照相关防疫规定和图书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想要了解更多盐梅工作室的活动照片或者预约免费证件照/写真拍摄机会,欢迎关注:
活动策划 | 浙大图书馆 陈珲夏 × 浙大研究生新闻媒体中心 谢雨澄 × 盐梅工作室 张斯妤
文字 | 受访者、谢雨澄、肖楠
拍摄 | 盐梅工作室
编辑 | 竺京怡、谢雨澄
责任编辑 | 谢雨澄